Sir Ernest Mason Satow &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of Shanghai
(文末附录《萨道义与1900——1906年的英国对华政策》论文一篇)
Sir Ernest Mason Satow, G. C. M. G., P. C. (1843—1929)
【资料图】
萨道义爵士 (一等勋爵士、英国枢密院委员,和名:佐藤愛之助):
英国外交官,汉学、和学学者,中国通和日本通。1861年毕业于 UCL 伦敦大学学院后,进英国外交部,旋奉派至日本,任驻日本横滨领事馆翻译生,日本名佐藤爱之助。1872年在横滨参与创建 Asiatic Society of Japan (日本亚洲学会)。1877年任驻日使馆日文书记官。1883年奉调回国。1884年转赴暹罗,先后任驻曼谷总领事和驻暹罗公使。1889年调任驻乌拉圭公使。1893年转任驻摩洛哥公使。1895年复返日本,为特命全权公使。1900年调任驻华特命全权公使。1901年代表英国政府与清政府签订《辛丑和约》。1906年卸任回国,获任枢密院顾问官。1907年退休。1929年8月26日在伦敦去世,享寿86岁。
萨道义还是一位卓越的语言学家、不知疲倦的旅行家、旅行指南作者、词典编纂者、登山家、狂热的植物学家和伟大的日本典籍及手稿收藏家。他与威廉·乔治·阿斯顿、巴塞尔·霍尔·张伯伦三人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日本学学者。在他毕生的生涯里,一直坚持不懈地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亲身经历,共留下了47卷日记。他声名显赫,曾被选为1903年4月23日出版的《名利场》杂志封面人物,而他本人却始终淡泊于名利。他娶过一位日本妻子,其子武田久吉后来成为知名的日本植物学者。
萨氏在远东数十年,在杂志上发表有许多关于日本、朝鲜、中国和老挝、暹罗的文章;编著有《The Jesuit Mission Press in Japan, 1591-1610》(日本耶稣会刊行书志解说,1888年出版)、《The Cultivation of Bamboos in Japan》(日本竹子的栽培,1899年出版)、《The Far East, 1815-1871》(1815-1871年的远东,1909年出版)、《 The Silesian Loan and Fred erick the Great》(西里西亚贷款和腓特烈大帝,1915年出版)、《A Guide to Diplomatic Practice》(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两卷,1917年出版)、《A Diplomat in Japan: the Inner History of the Criticial Years in the Evolution of Japan when the Ports were Opened and the Monarchy Restored》(明治维新亲历记,1921年出版)和《List of Korean Georgraphical Names》(朝鲜地名表,1884年出版)等。1900年编辑整理出版了约翰•萨里斯的遗稿,题名为《The Voyage of Captain John Saris to Japan, 1613》(1613年萨里斯船长航行日本记)。1876年与日本人石桥政方合作编纂的《An English-Japanese Dictionary of the Spoken Language》(英和口语辞典),后来多次再版。美国学者 George Alexander Lensen 伦森根据其远东日记摘要编辑出版有《Korea and Manchuria between Russia and Japan , 1895-1904: the Observation of Sir Ernest》(1895-1904年俄日两国之间的朝鲜和满洲:萨道义爵士的观察)一书。所遗日记书信稿,经 Ian C. Ruxton 卢克斯顿于1997年选编整理注释,于1998年在英国出版,书名为《The Diaries and Letters of Sir Ernest Mason Satow, 1843-1929, A Scholar-Diplomat in East Asia》(东亚学者-外交官萨道义爵士日记书简选集)。
(以上资料来源:拉库爷爷,内容有所增加和改动)
图1-2:大英欽差駐劄中華便宜行事全權大臣 (英国驻华公使) 萨道义爵士获颁英国政府“DEFENCE OF LEGATIONS”银质褒章一枚,以嘉奖其在1900年清军和义和团围攻北京使馆区事件中所作出的贡献。近年,同款银质奖章在国际拍卖市场价约15000~20000英镑。
(一)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爵士与上海公共租界独立建国运动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经常与英国外交部意见不和。租界建立以后,上海的外侨一直希望扩大租界工部局的权力,将租界变成为一个“自由港”、“自治市”乃至于一个“独立的共和国”。这种主张与列强的对华外交政策相抵触,因此一直不被驻沪领事团及驻北京公使团所允许。而当上海工部局的主张不涉及列强的外交大政方针时,驻沪领事团便默许甚至纵容工部局向中国官方提出交涉。
英美人深入骨髓的自治精神在上海公共租界这座国际主义的自治城邦中又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体现。20世纪初,随着义和团乱和日俄战争在华北相继爆发,旅沪英美侨民主宰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他们亟力鼓吹将上海公共租界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自治共和国。
1900-1906年期间,萨道义爵士由英国驻日本公使转任驻华公使,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他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总董 Frederick Anderson 安徒生打过深入的交道。1900年夏,时值义和团运动爆发,团员在北京使馆区包围列强外交人员、在京外侨及传教士,这也引起旅沪西方侨民的恐慌。萨道义爵士对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关切基本不予考虑。譬如,在1900年萨道义爵士的日记中,他对上海工部局要求英国政府应更多地介入保护旅沪英侨利益之事表达了失望,他写道:
“Shanghai seems penetrated with a sense of superior knowledge & wisdom that ignores everybody & everything outside its own circumstance.”①
汉译文:上海(公共租界)当局似乎渗透着一股知识和智慧上的优越感,他们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1905年,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爵士的失望有增无减:
“‘The fact is that the Municipal Council overrates its importance, and the chairman is a peculiarly obstinate person who is convinced that he possesses the gifts of a statesman in a more than ordinary measure. He is known among his friends as Silly Anderson. The temper of Shanghai may be gauged by the fact that… the editor of the leading paper [North China Herald] …not long ago printed the statement that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is an independent republic established on a small portion of the soil of China.’”②
汉译文:事实便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高估了它的重要性,总董则是一个老顽固。他相信他拥有政治家的天赋。他的朋友们都称他为戆安徒生。上海(公共租界)的性格可以用这一事实来衡量……主流报纸(即《North-China Herald 字林星期週刊》)的主笔……前不久刊登了一份声明:上海公共租界是一个建立在中国一小块土地上的独立共和国。
1906年,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爵士拒绝受理“戆安徒生”越过驻沪领事团而写给他的信。萨道义写到:
“I only mention these absurd suggestions to show what sort of harebrained people can arrive at the position of Chairman of the Municipal Council.”③
汉译文:我只想说这些荒唐的建议恰恰表明了这么轻率的一种人居然可以做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总董的位子。
注释①、②和③之资料来源:《Sir Ernest Satow"s Private Letters, The Semi-official Letters of British Envoy Sir Ernest Satow from Japan and China (1895–1906)》(Edited by Ian Ruxton, 1997)。
图3:1978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辑、1981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辞典》(第424页) 刊登的关于前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爵士(佐藤爱之助)之简介。
图4:【萨道义】(来源:李盛平.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M]. 1989)
图5:维基百科英文版关于萨道义爵士的简介。
图6:少年时代的萨道义。
萨道义在前往日本前首先抵达上海并生活了一小段时间。
图7:1862年2月5日,萨道义在上海的一篇日记记录了他混迹英国商界的事情:“后来,我在米奇餐厅和维特恰特一起打台球并且认识了达拉斯、特纳、戈登、金以及史密斯。”(汉译文,资料来源:英国国家档案馆之萨道义爵士档案)。
他们也都是查尔斯·雷诺克斯·理查森的朋友,尤其是巴尼斯·达拉斯,他和理查森一起从英格兰乘船途径印度河来到中国,于1853年3月11日抵达香港,然后与罗伯特·福琼一同出发前往上海。1862年9月8日,萨道义来到横滨,一周之后,也就是9月14日,正在横滨度假的理查森在东海道公路上被萨摩藩家族的拥护者所杀害。萨道义早期在上海和横滨的生活的经历以及与理查森及其朋友们的交往为我们呈现了年轻萨道义接收接触式教育的例子。
图8:1869年12月,26岁的萨道义在巴黎之肖影。
图9:青年时代的萨道义。
图10:中年的萨道义爵士。
图11:晚年的萨道义爵士。
(二)1906年5月14日,卸任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爵士离沪回国
上海往往是是清末民国时期西方使节来华赴任的第一站,亦是他们卸任离华前的最后一站。1906年5月10日,卸任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爵士由宁抵沪,在沪稍作勾留并与沪上英国领事馆官员及旅沪英侨酬酢叙谈后于5月14日乘轮离华,此后亦再没回到上海和中国。他离开上海后并没有急于直接回国,而是先前往他外交事业的开端地和他夫人的故乡--日本。
图12:上海英文日报《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字林西報,1906年5月11日刊第7版)刊登了即将卸任回国的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爵士昨日乘坐英国皇家海军驻华舰队 H. M. S. Astræa 舰由南京抵沪的新闻:“SIR ERNEST SATOW arrived at Shanghai on H. M. S. Astræa yesterday from Nanking and is the guest of Sir Havilland and Lady de Sausmarez at Love Lane....”。
可见大英按察使苏墨立志爵士夫妇在公共租界西区斜桥弄设饯别宴款待即将离沪回国的萨道义爵士。而陪同英使来沪的公使馆秘书甘伯乐(三等勋爵士)则下榻在黄浦滩的大英总领事官邸。
图13:上海英文日报《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字林西報,1906年5月11日刊第7版)还刊登了英国驻大韩帝国公使朱迩典爵士(二等勋爵士)将接替卸任回国的萨道义爵士就任英国驻华公使的新闻《THE SUCCESSOR TO SIR ERNEST SATOW.》。
图14:上海英商华文日报《申報 THE SHEN-PAO》(1906年5月12日刊第十七版):《卸任駐京英使來滬》。
图15:上海华文日报《新聞報 THE SIN WAN PAO》(1906年5月12日刊第十七版本埠新闻):《卸任英使到滬》。
图16:上海华文日报《時報 The Eastern Times》(1906年5月12日刊第二版本埠新闻):《英使來滬》。
图17:上海英文日报《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字林西報,1906年5月15日刊第7版)刊登了卸任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爵士(二等勋爵士)于昨日乘坐大英火轮船公司邮轮离沪前往日本神户再回国的消息:“SIR ERNEST SATOW, K. C. M. G.. left Shanghai yesterday by the P. & O. S. Coptic for Kobe.”。
图18:上海英商华文日报《申報 THE SHEN-PAO》(1906年5月15日刊第十七版):《英使起程回國》。
图19:上海华文日报《新聞報 THE SIN WAN PAO》(1906年5月15日刊第十七版本埠新闻):《英使囘國》。
图20:上海华文日报《時報 The Eastern Times》(1906年5月15日刊第二版本埠新闻):《英使離滬》。
(三)1929年8月26日,萨道义爵士在伦敦去世,享寿86岁
1929年8月28日,上海各大外文和华文日报皆刊登了前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爵士于8月26日在伦敦逝世的讣告。
图21:上海英文日报《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 字林西報》(1929年8月28日刊第16版)援引路透电报公司伦敦8月26日电、刊登了前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爵士于8月26日在伦敦去世的讣告并介绍了他的生平《OBITUARY: Rt. Hon. Sir Ernest Mason Satow》:
“London, August 26.--The death has occurred, at the age of 86, of the Rt. Hon. Sir Ernest Mason Satow, P.C., G.C.M.G., who was British Minister at Peking 1900-06...”。
图22:上海英文日报《The Shanghai Times 泰晤士報》(1929年8月28日刊第13版)亦援引路透电报公司伦敦8月26日电、刊登了前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爵士于8月26日在伦敦去世、享年86岁的讣告并介绍了他的生平《SIR ERNEST M. SATOW PASSES AWAY: Well-Known Diplomat Who Served In China And Japan》。
图23:上海英文日报《The China Press 大陸報》(1929年8月28日头版)亦援引路透电报公司伦敦8月26日电、刊登了前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爵士于8月26日在伦敦去世、享年86岁的讣告并介绍了他的生平《Former Minister Sir Ernest Satow, Called By Death: Distinguished Record Of Service Ends At Age Of 86》。
图24:上海华文日报《時報 The Eastern Times》(1929年8月28日刊第二版本埠新闻)亦援引路透社伦敦8月26日电、刊登了前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爵士于8月26日在伦敦去世、享年86岁的讣告《駐華前英使薩道義逝世》。
图25:英国枢密院委员萨道义爵士(一等勋爵士)之墓碑。
图26-31:1933年,由伦敦 Bernard M. Allen 整理出版的萨道义爵士回忆录《The Rt. Hon. Sir Ernest Satow, G. C. M. G., a memoir by Bernard M. Allen》(扉页和目录部分)。
图32:中国通萨道义爵士担任英国驻华公使时期(1900-1906年)仿中国唐代大诗人王勃诗作。现藏于伦敦大英图书馆。
图33:王毅著、2005年11月1日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第363页,续表)。画红框处可知萨道义爵士在退休离任英国驻华公使后的1906~1929年去世时为亚洲文会(中国分会)最高级别的名誉会员,常住英国德文郡。
图34:萨道义爵士著《 A Diplomat in Japan》(全英文,1921年出版)。
1862年,萨道义作为英国外交使团翻译来到日本,直到1869年归国,他经历了开放通商、尊王攘夷、下关之战到内战爆发、天皇亲政等一系列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他以第一手资料,忠实记录了日本各阶层在大变革中寻找出路的艰难历程,以及他眼中的日本人、日本精神和日本文化的本质。萨 道义以他日常所见,揭示了在这场事关日本国运的抉择中,一个民族的觉醒、一个新国家的诞生和成长,以及一种新秩序的构造。
图35:由文汇出版社于2017年6月出版的《明治维新亲历记》(萨道义爵士原著,汉译本,谭媛媛翻译)。
图36-37: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牛津图书公司第6版和第7版的《Satow"s Diplomatic Practice》(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全英文)。
图38:上海译文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的《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中文,第五版)。
附录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爵士相关硕士学位论文一篇(仅封面和目录部分):
图39-42: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肖平.《萨道义与1900——1906年的英国对华政策》(2012年5月23日完成)。(来源:知网)
2017年12月25-26日 作于上海
For more infomation, please kindly scan the author"s QR Code within the picture below: